国产精品麻豆欧美日韩ww_欧美日高清视频_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_久久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

英語語法網(wǎng) 英語詞匯網(wǎng) 高考英語網(wǎng) 中考英語網(wǎng)
精心組稿 精巧編排 精彩紛呈 全心打造英語第一品牌!
加入收藏
網(wǎng)站地圖
購點說明
首    頁 | 語法新聞 | 名詞用法 | 代詞用法 | 冠詞用法 | 數(shù)詞用法 | 介詞用法 | 連詞用法 | 形容詞用法 | 副詞用法 | 比較等級 | 動詞用法 | 連系動詞 | 情態(tài)動詞 | 動詞時態(tài) | 被動語態(tài) | 虛擬語氣 | 非謂語動詞 | 疑問句 | 祈使句 | 感嘆句 | 否定句 | 倒裝句 | 強調(diào)句 | there be存在句 | 省略句 | 獨立主格 | 主謂一致 | 狀語從句 | 定語從句 | 名詞性從句 | it用法 | 語法練習 | 語法考試 | 語法綜合 | 句子成分 | 語法連載 | 語法著作 | 英語語料庫 | 語法與翻譯 | 雙語閱讀 | 語法與慣用法 | 語法與寫作 | 期刊精選 | 語法觀點 | 語法挑刺 | 下載中心 | 開心一刻 | 會員之家 | 專家顧問 | 百家講壇 | 答疑中心
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 首頁 > 英語語法 > 語法與翻譯 >
對“承認”與“認識到”之爭的一種新解
作者:黃衛(wèi)峰    文章來源:本站原創(chuàng)    點擊數(shù):    更新時間:2012/4/25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★★★ 【字體:
說明:引用此文請注明出處,并務請保留后面的有效鏈接地址,謝謝!

 

承認認識到之爭的一種新解

 

中國美國史學界曾圍繞中美《上海公報》(1979228日)和《中美建交公報》(197911日)中關于“承認”和“認識到”的表述差異問題展開了一場很有意義的爭論。這場爭論雖然已經(jīng)結束一年多了,但留給我們的啟發(fā)是頗多的。筆者有意重提此事,乃是因為最近讀到《中國翻譯》2004年第1期刊登的、由親自參與《中美建交公報》中文版翻譯工作的著名翻譯家施燕華的一篇文章《淺談中美建交公報的翻譯》(以下簡稱施文)[1] ,文中提到了與此爭論相關的一些內(nèi)幕。讀完該文后,再次重讀黃安年教授的《究竟是“承認”還是“認識到”?——就中美上海公報中的一個史實問題答羅志田先生》[2] ,總覺得有一種意猶未盡之感,便提筆寫下了這篇隨感。

《上海公報》和《中美建交公報》的英文版在一處提及有關臺灣與中國的關系問題時,使用的都是同一個詞acknowledge,但中文版中使用了兩種不同的措詞,即《上海公報》中的認識到和《中美建交公報》中的“承認”。這也是黃安年教授與羅志田教授爭論的焦點。黃安年教授認為,“上海公報中美國的‘認識到’和建交公報中美國的‘承認’是有區(qū)別的”。而羅志田先生認為,“美國政府的英文措辭既然未變,僅據(jù)中文文本的詞匯改變從語言學角度考證出美國政策的‘變化’和‘區(qū)別’,這一結論恐怕不立”。[3] 問題的癥結在于,美國政府的措辭究竟是否有變化?中文本的翻譯處理是否恰當?

要回答上述兩個問題,僅孤立地圍繞acknowledge一詞進行爭論,以這一個詞為根據(jù)作出判斷是很難令人信服的,有必要將其置于整個語境中進行綜合考察。我們先不妨對照一下該詞所處的兩種語境。

《上海公報》中的英文表述如下:The United States acknowledges that all Chinese on either side of the Taiwan Strait maintain there is but one China and that Taiwan is a part of China. The United States Government does not challenge that position. 

《中美建交公報》中的英文表述如下:The Government of the United States of America acknowledges the Chinese position that there is but one China and Taiwan is part of China. 

細心的讀者會發(fā)現(xiàn),這兩段英文的措辭和語氣是顯然不同的。首先,兩個          acknowledge出現(xiàn)的語境相差很大。從語言語境來說,acknowledge后接的結構是有區(qū)別的,《上海公報》中接的是一個陳述臺灣海峽兩岸人民看法的賓語從句,而《中美建交公報》中直接跟中方立場(the Chinese position)這一賓語。因此,在兩個公報中,美國政府acknowledge的不是同一事物。而且,在《中美建交》公報中,表示承認的另一個詞語recognize多次出現(xiàn),而在這里改用acknowledge只是與搭配習慣有關,在意思上與recognize是一脈相承的。從社會語境來說,簽訂《上海公報》時,美國政府對臺灣問題的立場仍很曖昧,而6年后簽訂《中美建交公報》時,應該說中美關系已經(jīng)取得了很大進步,簽署這一文件就是為了相互承認各自在一些關鍵問題上的立場,涉及中美關系之根本的臺灣問題自然也不會排除在外。學過英語的人都知道,英語中存在大量一詞多義現(xiàn)象,其準確詞義只能根據(jù)具體的語境來確定,acknowledge一詞也不例外。對這一問題從語用學的角度進行一番研究,不難發(fā)現(xiàn)兩者的差異。也正是基于這一差異,中文版本中才出現(xiàn)了上面兩種不同的表述。[4]其次,在對只有一個中國這一立場position)表態(tài)方面,兩個英文本也是相差很大的:在《上海公報》中,美國只是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do not challenge that position),而《中美建交公報》中則是對中方立場從正面予以肯定的承認acknowledge the Chinese position)。綜上所述,如果把《上海公報》中的acknowledge譯為承認,則后面一句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顯得累贅和多余,這種情況在字斟句酌、嚴肅重大的國際關系文本中顯然是不會出現(xiàn)的。另一方面,如果把《建交公報》中的acknowledge譯為“認識到”,則與全文的語氣顯然不符。由此可見,兩個中文本中關于acknowledge的處理是非常恰當?shù)摹6S安年教授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應該說是正確的。

事實上,這種措辭差異也是中美建交艱難曲折的真實歷史過程的反映。美國政府從“認識到”臺灣海峽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到直接“承認”中國政府的立場,這無疑是中美建交關系史上的一大進步,其區(qū)別是顯而易見的。

語言是思想的媒介,語言的變化反映出來的必然是思想的變化。更何況英語是一種非常重視搭配的形合語言,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搭配語境中具有不同的意義,有時這種差別大得可能令中國讀者難以想象。因此,在閱讀和翻譯外文著作時,一定要吃透原文,以語境為基礎,切不可望文生義,把英語的一個詞與漢語的一個詞等同起來,因為英漢兩種語言一對一的情況是非常少的。而外交文件的翻譯更是這樣,正如施燕華指出的,“外交文件的翻譯一是要求高度的精確;二是要求譯者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。” [5]

 

[1] [2] 下一頁

引用地址:
文章錄入:admin    責任編輯:admin 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發(fā)表評論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訴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關閉窗口
    網(wǎng)友評論:(只顯示最新10條。評論內(nèi)容只代表網(wǎng)友觀點,與本站立場無關!)